0539-8828336
当前位置:临沂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社会万象

90后的初老症: 不看他的朋友圈

2018/7/20 17:13:56

评论:0

浏览量:2081

网络社交时代,如何“极刑处置”一个人?

第一步:把他绑起来。

第二步:把他N年前写的大段大段“青春疼痛”日志,一字一句念给他听。

看到这个段子,我噗嗤一笑,这不就是我整理朋友圈时的真实写照吗?

有人感叹:“真怀念从前那个提笔800字,啥话都敢往朋友圈撂的年纪。”

从朋友圈的话唠,慢慢变成一声不响的孤独精,有人说这是90后的初老症,我倒觉得,这也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成熟。

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

以前啊,看个电影谈场恋爱吵个架,都要在朋友圈里刷屏,该晒的晒,该骂的骂。

现在呢,受了天大的委屈,忍忍就过去了。即使要说,也要分组可见。

朋友阿丁,跟公司的一个女生是竞争关系,虽然平日里见了面都会打打招呼、开开玩笑,但两人的疏远,彼此心照不宣。

前两天这女生发了一条怨气满满的朋友圈。别人看不出来,但阿丁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吐槽自己的。

刚准备上去问清楚,发现对方已经把朋友圈删掉了,跟没事人一样。

估计是这姑娘发牢骚忘记分组了,让阿丁吃了哑巴亏。

“有意思吗?干嘛不直接把我屏蔽算了?!”阿丁闷了一肚子火,跟我抱怨。

我心里也笑那女同事傻,说实话,谁心里都有点牢骚,有几个不那么喜欢的人。

听起来很冷血,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朋友圈里不全是朋友,有时候屏蔽一个人,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也是一种社交网络时代的基本礼仪。

像我这么敏感的人,曾经也认为“屏蔽”是一件天大的事。曾经有一次,被某个好友屏蔽了,还脑补了半天,跑去对方跟前,小心翼翼地试探语气。

后来慢慢就明白了,一个人屏蔽你,一定不会是因为手误,只不过你在TA心里没有那么重要罢了。又何必跑去“兴师问罪”,自讨没趣呢?

分组太麻烦,拉黑太严重,屏蔽刚刚好。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就是朋友和过客的区别。

仅三天可见

曾经有句话刷了屏,说我们都在朋友圈戒掉了情绪,不是不想发,而是不敢发了。

翻几年前的朋友圈,几乎是每天三条,几百字或者九张图,感情满到溢出来。

是在什么瞬间,我们不敢发朋友圈了呢?

问了身边一圈朋友——

阿橘说:“发了自拍,底下总有人说我美颜了拉腿了,关你屁事哦!”

大陈说:“九宫格的旅游照,有杠精留言问我加了几层滤镜??”

树树说:“下暴雨没带伞,点赞的人一堆,怕不是来给我集赞。”

果果说:“上次骂了薛之谦,朋友圈里一个脑残粉跑来跟我撕逼。”

KK说:“偶尔发一条负能量的,等了一个下午也没人关心,只好删掉。”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选滤镜,去斟酌语气,去权衡利弊,去分完组,却发现自己早已没了分享的冲动,只好点了取消。

长期开放,变成半年可见,再变成三天可见。三天不来,过时不候。

以前,我也吐槽过身边设置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好友,现在我也是“三天可见党”了。

上一条朋友圈,还是20天前发的。

其实,戒掉情绪,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这才是孤独啊。

不再把喜怒哀乐po在社交网络上,不是孤独,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自洽和成熟。

不看他的朋友圈

在《好奇心日报》上做了一份调查:对社交网络失去兴趣的你是啥样的?

最高票的选项是:朋友圈屏蔽不看的人越来越多。

这也是我的答案。

最近,我也主动屏蔽了一个人的朋友圈。

就叫她A吧,曾经也是在微信里聊通宵,无话不讲的革命感情。

吵了一架之后,关系变得不尴不尬,食之无味,删之可惜。

讲真,如果是以前,越是不喜欢的人,我越会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去翻她的朋友圈,去琢磨她的语气,去猜测她的心情。

可是现在,只希望眼不见为净。

“我是不是老了啊,根本撕不动、哭不动,也没那么多感情好去较劲儿了。”

我跟另一个朋友开玩笑说。

不是倦了,而是看清了所谓“社交网络”的本质:前一秒还在网上聊得火热,下一秒可能就变成了互相屏蔽的关系。

看着朋友很多,实际上越来越孤单。

一份《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指出,有超过3 成的 90 后觉得「社交媒体让我空虚浮躁」。

另一份社交媒体报告中,也有46% 的测试者认为,在社交网络上,“有时/总是感到孤单”。

寄托太多感情在社交网络里,本来就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什么《为什么她的朋友圈三天可见?》、《我为什么屏蔽你的朋友圈》、《朋友圈干净的男孩不靠谱》、《朋友圈神回复集锦》,每一篇文章,你都反复琢磨,再对号入座。

其实,根本没必要过于敏感很多事,也不要过于介怀很多人。

《环形使者》里有句这样的台词:“似乎大家都是这样,自命不凡,却无足轻重。”

社交网络上,我们都是这样一群,自命不凡,又无足轻重的人呐。

看清了这一点之后,你或许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现实生活中,好好经营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精选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写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0539-8828336
  • Q Q: 2100968408
  • 微信: vxb201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临沂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鲁ICP备15001695号 |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328号  |  技术支持:临沂信息网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