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了! 这些五花八门的“陷阱”你知道吗?
大众网临沂11月7日讯(见习记者 魏刚)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在即,大众网记者就“剁手党”的囤货情况展开追踪采访。经调查发现,今年“剁手党”的数量比往年呈明显下降趋势。针对“双11”电商大促期间出现的“隐形雷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出消费预警与消费提示,提醒大家要注意“避雷”。
雷区一:先涨后降,虚构“原价”,随意标价……
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迎合消费者“贪占便宜”的心理,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极具迷惑性,让消费者“算不清”。
消费者在提前购买“预售商品”时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以防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降等行为,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雷区二:低价拼团有风险,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拼团平台的商品良莠不齐,存在着很多质量差、以次充好的劣质商品,这些商品的购物金额一般比较低廉,消费者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不会主动积极维权。
社交拼团用户要擦亮双眼,类似于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陷阱,是商家为了引流,骗取下载量所布设的“雷区”,低价拼团实为获取用户隐私信息;更恐怖的是,虚假拼团链接可能携带木马病毒。
“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电商专供”商品。
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雷区三:“双十一”广告无孔不入,令人不胜其烦
据临沂孙女士反映,“双十一”狂欢尚未开始,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人“不胜其烦”。
“只要是购买过的商家,似乎都要给我发一条短信。最不解的是有一些旗舰店,我既没有买过商品也没有收藏关注,却依然收到了‘双十一’预售短信。”孙女士感到很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的手机信息?”
在朋友圈,一条抱怨电脑浏览器“双十一”弹窗广告防不胜防的帖子引得好友纷纷表示“同病相怜”;打开微博输入“双十一广告”,网友对于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不断“吐槽”。
广告本身起着宣传推广商家信息的功能,它可以让买家与卖家间的信息屏障被打通,但是‘度’的把握确实值得商家去深入思考,记者采访了从事某品牌营销的王经理,据王经理透露,“双十一”几乎是全年冲销量的最后一搏,势必会拿出不少预算来进行营销推广,预算大多也是年年加码;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走过十年的“双十一”,人们对于它的热情与期待已难比当初,“加码的营销与渐褪的热情相撞,自然就有了‘疲惫感’。”
“广告本身没有问题,它可以让买家与卖家间的信息屏障被打通,但是‘度’的把握确实值得商家去思考。”从事品牌营销的韩经理认为,一方面对于商家,“双十一”几乎是全年冲销量的最后一搏,势必会拿出不少预算来进行营销推广,预算大多也是年年加码;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走过十年的“双十一”,人们对于它的热情与期待已难比当初,“加码的营销与渐褪的热情相撞,自然就有了‘疲惫感’。”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