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临沂城市这样发展 蒙山高架路北延、武汉路祊河桥开工
3月5日,临沂市住建局召开2018年度总结暨狠抓工作落实动员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我市将从推动城镇化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建筑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发力,推动我市城乡建设。2019年,蒙山高架路北延、武汉路祊河桥开工、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打造沂蒙红色物业品牌等将成为我市城乡建设的重点工程。
长春路改造、武汉路祊河桥开工
今年城市路网更完善
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拓展城市发展框架的基础。今年春节期间,蒙山高架路北延、蒙山大道祊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工程开工,吹响了今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号角。2019年,我市将加快实施蒙山高架路北延、蒙山大道祊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武汉路祊河桥、大山路立交、沂蒙南路等工程,推进高铁片区道路及管廊工程、北城二期长春路改造、临西九路、滨河路涑河桥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骨干路网体系。
我市还将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李公河西支、南涑河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城区24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结合重点片区建设,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新增海绵城市面积2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清洁取暖建设,完成城市(县城)清洁取暖建设任务474.3万平方米,城区新增供热能力260万平方米。实施城区第二水源、应急水源项目和供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增改造供水管网80.3公里。
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5000户、危房改造2000余户
打造沂蒙民居特色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我市将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万人。指导沂水、兰陵、蒙阴县做好中等城市、小城市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新兴中小城市,增强农业人口吸纳能力。改造4类重点对象危房507户、贫困地区其他危房1539户,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做好农村改厕复核整改,完成涉农街道办内村庄改厕6.5万户,加快完善农厕后续管护机制,确保卫生厕所建好、用好、管好。深入挖掘沂蒙乡村民居特色,扎实做好特色村镇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着力打造“沂蒙民居”新范式。
2019年,我市还将加强项目论证和审核把关,严格标准、量力而行,实施棚户区改造2.1万户,基本建成5000户。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4个,开工户数12247户,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努力打造沂蒙红色物业品牌,以深入开展物业服务行业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逐步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商事务、协调互动的“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打造“沂蒙红色物业”品牌。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计划开工110万平方米
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2019年我市将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强化项目示范带动,以学校等公共建筑和棚改项目为重点,加快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同时,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大型建筑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引导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鼓励大企业跨市、跨省谋求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开展工程分包和劳务协作,努力增加外出施工产值。
为加强劳务市场监管,创新监管服务方式,我市会加强用工合同签订检查,积极推行农民工工资预储账户和“一卡通”制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劳务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大拖欠工资行为惩处,严格落实建筑市场“黑名单”制度。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加快构建“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
同时,加快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和节能改造,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6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常态化发展,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50万平方米。
去年我市城建投资59.8亿元
重点道路工程扎实推进
22段黑臭水体治理完成
2018年,全市完成城建投资59.8亿元。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重点道路工程如中环北线、南外环大修、新西外环工程建成通车,中环东线、临西九路、滨河路涑河桥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我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2段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南涑河、李公河西支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市区开工项目71个。全市新增公共供水用户4.4万户,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920万平方米,发展天然气用户7.2万户。
5678户危房改造完成
新增省级传统村落9个
我市农村危房改造顺利实施,5678户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农村地区实现清洁取暖33626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03%;乡镇辖区内265个农村新型社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105个乡镇、453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有(含在建、待建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省级传统村落9个、美丽宜居小镇、村庄10个、美丽村居建设试点村庄4个。
完成招标项目930项
消除安全隐患1820余个
2018年全年,我市完成招标项目930项、建筑面积1520.9万平方米,办理施工许可3192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备案1249万平方米,监督市直在建工程单体2590个、建筑面积3700万平方米,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510余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1820余个,创建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2项、省建筑质量、装饰装修质量“泰山杯”工程17项、省级优质结构工程28个、省级施工安全文明示范工地16个。
率先推行工程项目
数字化“多图联审”
另外,为推动我市住建领域“放管服”,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多图联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出台了《临沂市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从项目确立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累计不超过24个工作日,并组织19个市直部门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颗粒化改造及流程细化工作。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前介入,只要满足施工图审查合格和质量安全责任明确,就可申请质量安全监督提前介入,建设单位可边开挖、边办手续,可压缩建设周期3至6个月。
长春路改造、武汉路祊河桥开工
今年城市路网更完善
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拓展城市发展框架的基础。今年春节期间,蒙山高架路北延、蒙山大道祊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工程开工,吹响了今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号角。2019年,我市将加快实施蒙山高架路北延、蒙山大道祊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武汉路祊河桥、大山路立交、沂蒙南路等工程,推进高铁片区道路及管廊工程、北城二期长春路改造、临西九路、滨河路涑河桥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骨干路网体系。
我市还将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李公河西支、南涑河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城区24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结合重点片区建设,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新增海绵城市面积2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清洁取暖建设,完成城市(县城)清洁取暖建设任务474.3万平方米,城区新增供热能力260万平方米。实施城区第二水源、应急水源项目和供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增改造供水管网80.3公里。
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5000户、危房改造2000余户
打造沂蒙民居特色
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我市将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万人。指导沂水、兰陵、蒙阴县做好中等城市、小城市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新兴中小城市,增强农业人口吸纳能力。改造4类重点对象危房507户、贫困地区其他危房1539户,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做好农村改厕复核整改,完成涉农街道办内村庄改厕6.5万户,加快完善农厕后续管护机制,确保卫生厕所建好、用好、管好。深入挖掘沂蒙乡村民居特色,扎实做好特色村镇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着力打造“沂蒙民居”新范式。
2019年,我市还将加强项目论证和审核把关,严格标准、量力而行,实施棚户区改造2.1万户,基本建成5000户。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4个,开工户数12247户,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努力打造沂蒙红色物业品牌,以深入开展物业服务行业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逐步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商事务、协调互动的“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打造“沂蒙红色物业”品牌。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计划开工110万平方米
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2019年我市将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强化项目示范带动,以学校等公共建筑和棚改项目为重点,加快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同时,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大型建筑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引导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鼓励大企业跨市、跨省谋求发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开展工程分包和劳务协作,努力增加外出施工产值。
为加强劳务市场监管,创新监管服务方式,我市会加强用工合同签订检查,积极推行农民工工资预储账户和“一卡通”制度,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劳务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大拖欠工资行为惩处,严格落实建筑市场“黑名单”制度。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加快构建“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
同时,加快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和节能改造,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6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常态化发展,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50万平方米。
去年我市城建投资59.8亿元
重点道路工程扎实推进
22段黑臭水体治理完成
2018年,全市完成城建投资59.8亿元。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重点道路工程如中环北线、南外环大修、新西外环工程建成通车,中环东线、临西九路、滨河路涑河桥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我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2段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南涑河、李公河西支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市区开工项目71个。全市新增公共供水用户4.4万户,新增城市(县城)清洁取暖面积920万平方米,发展天然气用户7.2万户。
5678户危房改造完成
新增省级传统村落9个
我市农村危房改造顺利实施,5678户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农村地区实现清洁取暖33626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03%;乡镇辖区内265个农村新型社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105个乡镇、453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有(含在建、待建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省级传统村落9个、美丽宜居小镇、村庄10个、美丽村居建设试点村庄4个。
完成招标项目930项
消除安全隐患1820余个
2018年全年,我市完成招标项目930项、建筑面积1520.9万平方米,办理施工许可3192万平方米、竣工验收备案1249万平方米,监督市直在建工程单体2590个、建筑面积3700万平方米,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510余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1820余个,创建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2项、省建筑质量、装饰装修质量“泰山杯”工程17项、省级优质结构工程28个、省级施工安全文明示范工地16个。
率先推行工程项目
数字化“多图联审”
另外,为推动我市住建领域“放管服”,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多图联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出台了《临沂市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从项目确立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累计不超过24个工作日,并组织19个市直部门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颗粒化改造及流程细化工作。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前介入,只要满足施工图审查合格和质量安全责任明确,就可申请质量安全监督提前介入,建设单位可边开挖、边办手续,可压缩建设周期3至6个月。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