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9-8828336
当前位置:临沂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社会万象

家长质疑! 孩子吃这种零食怎么像吸"白粉"? 十几个同学轮流吸食……

2019/12/14 8:04:44

评论:0

浏览量:1944

桌面上堆放着一堆白色粉末,

十几个同学借助一根吸管,

轮流吸食那些“白粉”……

近日,家住济南阳光舜城的赵先生反映,一款名为“干吃奶味棒”的零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悄然走红。 记者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中看到,这些“白粉”其实是奶粉。 但这种像吸毒一样去吸食的奶粉能让孩子吃吗?商家售卖这种吸食方式产品合适吗?不少学生家长纷纷质疑。

家长反映:

十几个同学一起“吸食”

还模仿吸毒亢奋状态

家住阳光舜城的赵先生说,一周前的一天, 自己刚上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到家后,兴奋地告诉他,如今在同学之间特别流行一种小零食,其食用方法很独特 , 是将奶棒里的奶粉倒在纸上,用吸管慢慢吸着吃。由于吃的过程如同“吸毒”,不少同学都称这种零食为“K粉”或“吸吸乐”。

听闻后,赵先生大吃一惊,通过不断询问, 孩子还告诉他,课间休息的时候,经常会有十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将奶粉倒在纸上,一块儿用吸管吸食, 甚至还会模仿电影里吸毒后的亢奋状态,手舞足蹈、面目狰狞。

“ 这样的零食明显带有教唆吸毒的倾向,肯定不能让孩子吃。 ”赵先生说,这种零食的吃法就像是吸毒,不仅不健康,还容易给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久而久之,容易染上不良习惯” 。

孩子口中的“K粉”或“吸吸乐”,就是这个东西!

记者探访:

一元一袋受学生欢迎

倒在纸上用吸管吸着吃

12日中午,记者探访了位于济南市历山路、舜耕路等路段的四家学校,并未在附近的超市里发现有售卖类似“干吃奶棒”的相关产品。

随后记者来到阳光舜城小区附近一学校,周围有多家超市,记者一一走访, 最终在某小区单元楼内的一家小卖部里看到了“倒在纸上吸着吃”的零食,一共有两款产品,一款名为“干吃奶味棒”,另一款名为“多味棒”,售价为一元一袋。

两款零食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包装方式极其相似。每包装了十几根塑料管,这些塑料管长约20厘米,里面灌有白色或彩色的粉末,管子两头封闭。 老板介绍,白色的是奶粉,彩色的是糖粉,口味多样,酸酸甜甜,再加上食用方式特别,很受学生欢迎。

记者买了三包,在“干吃奶味棒”的包装袋背面,其产品类型一栏上写的是“粉末状固体饮料”。 由于包装袋上并未配有食用方法,抽出一根奶棒后,记者一下子无从下口。旁边的小学生看到后,亲自示范吃法, “ 要想吃到里面的奶粉,要把管子竖起来倒进嘴里面,但是我喜欢将奶粉倒在纸上,用吸管慢慢吸着吃。 ”

记者试着将管子竖起来,慢慢将里面的奶粉倒进嘴内,但不一会儿,“管口”因奶粉沾唾液后变得狭小,奶粉渐渐不能顺利倒出,而将奶粉倒在桌面上后,用管子吸食则非常方便。

市场监管部门:

将持续关注此事

包装袋上的配料表显示,这种能够“倒在纸上吸着吃”的零食成分主要为葡萄糖、白砂糖,吃起来味道与一般的糖果并无太大的不同。但是记者探访中却发现, 这种零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却十分受欢迎。

一名初二女生告诉记者,由于奶粉的颜色是白色的,班里不少男生都称它们为“K粉”,“ 一边用吸管吸,一边还会作出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 ”。

“ 我是看别的同学都买,才跟着买的。 ”一名三年级的男孩说,这款零食售价便宜, 只要1块钱就能赶个“时髦”,“味道一般,主要是好玩” 。

其实早在2013年之前,各城市学校周边的摊点涌现出一批稀奇古怪的零食,比如“魔烟”“如烟糖”“针管糖”“干吃奶味棒”等,它们因为独特的包装和食用方式受到了中小学生的欢迎,很快就风靡全国。

但是由于食用这种食品的方式颇似抽烟或吸毒,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13年12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教育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魔爽烟”类食品的紧急通知》,部署对全国“魔爽烟”类食品的依法查处工作。在查处工作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都没有了这种糖的踪迹。

如今,“干吃奶味棒”等吸食类产品在济南的再度现身,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12日下午,济南市市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将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核实情况,并持续关注此事。

记者手记

商家设计商品时能否考虑更周全些

男生都称它们为“K粉”,一边用吸管吸,一边还会做出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十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吸食,甚至还会模仿电影里吸毒后的亢奋状态,手舞足蹈……

这样的情形,记者光想想就颇感震惊。 涉毒犯罪是危害严重的犯罪类型 ,然而, 孩子们的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弱,谁能保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会因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去尝试真正的毒品呢?这样具有诱导性的食用方式潜在危害是非常之大的。

因此,希望家长、老师和学校,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希望商家在产品设计的选择上能更加理性,不要让孩子产生吸食毒品的想法,把另类零食隔离在店门之外,不为眼前利益而害了孩子,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立法、执法,将其杜绝于生产环节。

请记住,

孩子是我们的底线!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精选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写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0539-8828336
  • Q Q: 2100968408
  • 微信: vxb201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临沂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鲁ICP备15001695号 |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328号  |  技术支持:临沂信息网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