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9-8828336
当前位置:临沂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生活杂谈

微信惹众怒! 屏蔽支付宝“集福”, 不只是失态

2020/1/16 11:27:24

评论:0

浏览量:1794

文/观察者

在一年一度的支付宝的“集福”活动中,微信对用户失态了!

微信因为贸然折叠、屏蔽支付宝“集福”活动的“吱口令”、用户的朋友圈分享,引发用户群情激奋。

1月13日,一年一度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正式启动,但很快就有人发现,微信朋友圈已经屏蔽了支付宝集五福活动的相关话题,朋友圈分享后,只能自己看到。

支付宝集福活动的火热,让微信的屏蔽来得大煞风景,这才有了事件持续发酵、微信被用户群情激奋声讨的“一幕”。

微信是全民性的社交应用,支付宝的集福活动实际上也是全民活动,再考虑到“福”字在传统文化中的深厚意味,微信这波操作“硬杠”用户、屏蔽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实在显得太过失态。

微信失态是实,但却不只是失态。

微信这波惹众怒的操作,能够拿出的唯一理据,是所谓的“诱导分享”。

微信平台确有禁止“诱导分享”的规则,但其外延波及到晒“福”字、涉及到用户与传统文化的共鸣,恐怕是过于宽泛了。微信对平台规则的解释权,恐怕也是滥用过度了。

支付宝往年的集福活动,都是全民活动,这一次也不例外。据称,集福活动开始才多半天时间,已经有近70万人集齐了福卡,仅这一点,足见用户的热情,以及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分量。

其实,从用户对微信的声讨中,已经可以看出,一项全民参与、带着传统文化背景的活动,被微信定义为“诱导分享”,不仅在规则套用的逻辑上难以自洽,用户也是不答应、不认可的。

微信对外部链接的各种“屏蔽”,始终游走在饱受争议的“灰色地带”。尽管如此,微信对集福活动的屏蔽,于用户之情、于社会之理,还是显得太过贸然。

究其原因,我们只能认为,动辄举起封杀大棒的微信,大概是“习惯成自然”了。

细节里面有魔鬼。细究之下,“诱导分享”的规则应用失当,恐怕还不是微信这波操作的唯一bug。

微信把用户的朋友圈集福分享“设置”为仅自己可见,竟然没有通知用户,这种匪夷所思的做法,置用户的知情权于何地?难道,微信官方也自知理亏,知道给集福活动扣上“诱导分享”的帽子难以服众?

还有更匪夷所思的:微信之前声称不监控用户内容,如果微信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又是如何精准屏蔽的?

事实上,指望微信不监控用户内容,很难,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现实。但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如果是微信用户分享了有害内容,触发了微信的监管系统,微信对用户的监控情还有可原,但微信用户对“集福”活动的分享,显然并非在传播有害内容,甚至是恰恰相反的。

微信作为全民性的社交应用,不仅是缺少气量和格局,但是,我们从客观规律出发,实事求是地讲,可能恰恰是微信做大了,才有了做大之后“唯我独尊”的弊病。

这样的微信,其实很危险。众所周知,移动社交领域的格局,正在出现松动的趋势,这正是“头腾大战”的背景,而且,对腾讯社交地位构成潜在影响的,显然还不只是头条……

试想,今天用户可以忍受微信的任性,而一旦替代性的社交应用出现,微信的每一次失当行为,都会成为用户卸载微信、加速逃离微信的动力。

微信对支付宝“集福”活动的屏蔽,实际上就是对这种危险的暴露和放大……多数用户兴冲冲的发了朋友圈“集福”分享,本来是满心期待,然后一定会对反常的“零回复”一头雾水,接着得知被屏蔽,更会感到被泼了一头冷水,再之后,微信对用户内容的监控,势必会再度激发用户的反感。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精选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写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0539-8828336
  • Q Q: 2100968408
  • 微信: vxb201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临沂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鲁ICP备15001695号 |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328号  |  技术支持:临沂信息网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