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是山东的另类!南方周末曾如此评价
必须向对临沂一无所知的朋友们先交代几个关于临沂的常识:一、这个城市虽然叫临沂, 但它地处平原,离沂蒙山还有一百多公里,市区根本看不到山的影子;二、它听上去像个小县城,实际是个城区人口一百多万的城市;三、它是革命老区,听上去似 乎总与贫困、缺少文化之类的想象沾边,不过除了诸葛亮,这里还是王羲之的故乡。

不过,任何一个初到临沂的外地人,确实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出了王羲之和诸葛亮两位大牛人的地方。因为,临沂是个魏晋之前多名士,魏晋之后多匪盗的地方,民风刚健朴素勇毅,九十年代突然冒出一批敢打敢拼的民营企业家。

此前,我对临沂的了解除了它是老区外,就是2007年它的GDP居然在是全国第40名,看上去努一把力,很容易赶上第38位的西安,要知道,西安是个8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啊。临沂难道不是个穷地方么?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从清爽安静、街道狭窄的青岛赶到临沂,真是不太容易适应,这个城市的一切都与青岛反着来:这个以特色煎饼闻名于世的城市,像一个被擀面杖压平的城市,占地极广,城市上空尘土飞扬雾气蒙蒙,街道极为宽阔平直, 但车流人流密集,仿佛全城的人都没闲着,都跑到街上来了。看上去丝毫不受火炬传递气氛影响,依然用一种自己的忙碌展示其特有生机活力的城市,在此行途中,只见到两个,一个是温州,另一个就是临沂。
没错,临沂是个北方的温州。
温州是我们见过的南方城市中的另类,大街上从奔驰车到三轮脚踏车没有闲着的,虽然离海不远,这个城市却尘土飞扬,它很富有,但看上去乱成一团,像个放大版的人声鼎沸的普通县城。
临沂的街道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数量惊人的重型卡车和各种小型机动车辆:各种微型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
临沂市是个比温州更夸张的城市,因为它几乎就是个超级批发市场,一百多万人就住在这个批发市场里,这个城市近一半的人口与各种批发市场关联。

在我看,临沂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一个"大"字,这个城市的人民广场,面积丝毫不逊北京的天安门 广场,也许因为火炬传递的缘故,广场上的人远比平时天安门广场的人更多;临沂新建成的长途客运站,号称亚洲第一;在临沂之前,我没有见过像临沂这么大规模 的批发市场,也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物流公司;甚至连那条很不著名的沂河,都比我在山东以外其他地方看到的黄河都更宽阔。

说实话,我从没想到过临沂是北方最大的商品物流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板材制造基地,是小型手扶拖拉机最大的制造基地,是最大的生猪屠宰中心,而且,这个城市居然获得2006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单项的政府效率第一名。
与温州一样,临沂也是山东的另类,它的另类在于,它与典型的山东经济发展特色迥然不同。继广东、浙江、江苏之后,山东在九十年代经济崛起,它在城市的典型特征是政府扶持起一批品牌响当当的国有企业,在农村,则崛起了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而在临沂,则完全是靠纯粹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临沂这个经济的后发者,是一个发展中的山东版温州。在中国经济整体上"国进民退"迹象显著的今天,临沂国民经济增加值中,民营经济成分占据了3/4的比重,不能不说这个城市有着自己强烈的特色。
临沂的老师应该是温州
八十年代,临沂确实是个城区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穷困落后的小城,这个城市没有像样的工业,在山东各地经济排名一直居后,即使到本世纪初,依然被归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无论是临沂市商贸局的官员还是普通小商贩,他们都说,临沂之有今日,是始于八十年代末这里建成的第一座小商品批发市场,温州义乌的商人把这里当作将自己制造的各种小商品向周边辐射的中心,它刺激启动了临沂人大规模投入商品批发业务的热情,使临沂逐渐成为各类商品批发流转的枢纽,随之引发了一场本地人建厂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不过,网上的资料却称该批发市场建于1993年——如果以这个官方说法为准,则临沂的崛起实在是太晚近的事情了。今天,这个当年坐落于现在的市中心的小商品市场,已被搬迁至蓝西路,在一大群巍峨巨大的专业批发市场,这个在临沂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商城,已显得非常不起眼。

今天,临沂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超过100家,你能想象得到的一切日用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城市的批发市场里买到。这个城市的繁荣,也许可用其长途汽车站做个侧证。2004年搬迁时,位于市内的长途汽车站一台汽车从车站开出市区,往往需要一个钟头。现在搬迁至远郊的长途汽车站据闻是亚洲最大的汽车站。

当然,临沂的经济奇迹--请原谅我用这样一个或许夸张的词,在市内,是批发市场和物流公司,在周边,则是各种民营企业。2006年这个市民营企业年上缴利税过千万的已超过200多家。
必须在这里对文首提到的临沂GDP排名补充一个说明,临沂辖区,拥有一千万人口,其实是个农业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这个城市新兴的民营企业,完全与温州相似,几乎全是农民创造的奇迹。
你很难想象,临沂这个地方的人会走出一条与温州人相似的道路,如果朋友们还对《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片子不感到陌生,那么片中忍辱负重顺从坚韧的临沂人梁三喜,可以被认为是临沂人的典型性格。不过,临沂人除了顺从坚韧外,其构成中多山民,亦有战 乱之时被逼当匪盗的传统,非常时期,其强悍刚健的一面会显露无疑。
在临沂,我听到的民营经济创业最传奇的故事,是关于金锣肉制品公司的,对外经贸局一位官员说,八十年代河南春都火腿肠风行中国时,让临沂一位曾以杀猪为业的小老板动了心思,于是到河南偷师学艺后有了金锣。当地人称,金锣的原始积累有颇多可指责之处,此说虽有待考证,不过,如今名噪一时的春都早已被人遗忘,而金锣却及时转型成功,早成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集团之一,在1996年它就建起了日宰生猪 8000头的全国最大车间,如今其生产基地早已遍布河南、东北、湖南等肉食产品来源基地。

临沂是个1995年才撤地建市的城市,当时的城区仅仅是今天市内的几条街道,这个城市长了腿 一般的疯狂扩张,其实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构成今日市区的绝大部分地面,几年前还是农田。据说,无论这个城市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还是城市的超常规扩容,某种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大胆有直接关系,我想,这也许就是这个城市的政府获得政府效率最高评价的原因吧。
2008年火炬传递时,我看到的临沂,实在是个还远未成型的城市,从它粗线条勾勒的巨大框架,你不难读出这个城市对未来极具浪漫想象的勃勃野心和旺盛生机——就如这个城市巨大的广场,它是我见到的广场热潮中最粗糙的一个。

在抵达临沂市之间,对这个城市整体的抽象想象,是《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来过这个城市之后,我对这个城市的形象想象,又多了一个杰克伦敦笔下的《毒日头》,一个粗野而生命力旺盛十足的人。这个城市拥有两个人的侧面。
来源:临沂在线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