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9-8828336
当前位置:临沂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资讯

1275个贫困村,45.1万人,临沂交出脱贫攻坚亮眼答卷

2021/5/11 7:26:00

来源:琅琊网

评论:0

浏览量:2417

5月8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发布会,这也是我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会上,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相关人员介绍全市脱贫攻坚的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5.1万人 交出脱贫攻坚亮眼答卷

8日上午,“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新闻发布会召开。

我市是全省脱贫攻坚重点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均占全省的1/6。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党群一心,尽锐出战,走出了一条帮扶措施多重覆盖、扶贫政策多层叠加、贫困群众多方受益,具有临沂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5年来,全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45.1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关键词:政策措施

出台多项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完善兜底保障机制


脱贫攻坚期间,我市创新实施“百千万”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行动和“双16”推进计划,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县区、行业牵头部门分别制定出台实施方案、专项方案,形成了“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提出18条推进衔接的具体措施。


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脱贫攻坚期间,我市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连续四轮选派8275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5.7万名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


此外,我市还着眼村增收,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创新并推广专项扶贫资金转股金、村级资源转股权、集体资产转红利“三转”模式,为村级发展注入活力。着眼户脱贫,因人因户分类施策,每户至少落实4项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增强脱贫稳定性。


关键词:产业扶贫

落实扶贫资金56.9亿元 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我市把实施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举措,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累计落实扶贫资金56.9亿元,发放小额信贷82.8亿元,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良好局面。

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5.1万人 交出脱贫攻坚亮眼答卷

郯城县泉源镇蔬菜花木产业园,北泉农业有机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管理“花盆蔬菜”。

2016年以来,先后建设产业项目3251个、扶贫车间276个,带动贫困群众48.9万人次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22个,辐射带动9.8万人增收。纳入国家补贴目录光伏扶贫电站1745个,累计收益5.63亿元,设立公益岗位吸纳4.02万贫困人口就业。

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5.1万人 交出脱贫攻坚亮眼答卷

郯城县泉源镇蔬菜花木产业园,北泉农业有机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管理“花盆蔬菜”。

强化贫困群众利益联结,通过劳动务工、生产经营、资产收益等方式,让产业收益惠及贫困人口。通过持续不断助民增收,全市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620元提高到2020年的7514元。


关键词:靶向攻坚

构建“六线联保”机制 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活难题


面对贫困人口70%以上是老弱病残群体的现状,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构建精准帮扶“六线联保”机制,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活难题,织密保障网。

在教育方面,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累计投入1.07亿元,资助10.4万人次。


在医疗方面,全面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探索“扶贫特惠保险”,为贫困群众购买商业补充保险,累计报销3.42亿元,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在住房方面,持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累计完成修缮改造4.2万户,完成1675户3884名贫困群众易地搬迁任务。、


在饮水方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累计完成1273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任务,贫困群众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在护理方面,全面落实低保、助残等政策,采用邻里互助、日间照料、集中供养等模式,解决特困人员生活难题。对全市“三无”失能人员进行护理救助,保障失能贫困群众衣食无忧。


在养老方面,通过成立扶贫理事会、设立孝心养老基金、签订赡养协议、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群众赡养孝顺父母,构建“子女尽心、集体尽责、社会尽力、政府尽职”孝老体系,惠及全市70岁以上农村贫困老人。


关键词:合力帮扶

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结对扶贫惠及贫困人口26万余人


参与扶贫,人人可为。脱贫攻坚期间,我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抓牢结对扶贫。成立“千企精准扶贫联盟”,组织1000家爱心企业结对帮扶2672个经济薄弱村或省定贫困村,累计帮扶资金867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6万余人。发动2.6万个社会爱心家庭开展“万家志愿家庭帮户”等活动,通过物质帮助、心理关怀、家居环境提升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扶贫超市、爱心众筹平台、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等社会扶贫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


拓展消费扶贫。全市136个市场主体186个产品列入省级消费扶贫产品目录。累计发动1000余家企业、商户参与消费扶贫工作,建设电商扶贫示范基地5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2034个,其中268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了电商服务全覆盖。利用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平台,组织1162家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交易和连锁配送业务,累计实现交易额26.8亿元,年均增长20%。


深化扶贫协作。与济南市及对口县区、部门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开启“泉润沂蒙山,携手奔小康”的扶贫协作新征程。累计利用协作资金121.39亿元,建设117个项目。在全省率先设立即时帮扶基金—“济临扶贫协作专项基金”,规模达到3.5亿元,累计受益5万余人。


延伸阅读:

广开就业路

五年累计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4.8万余人次


2016年以来,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脱贫攻坚指示精神,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市人社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精准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4.8万余人次,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4092余万元,落实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公岗开发安置等各类就业扶贫资金25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1.49万余人次,实现了“能转尽转、愿培尽培、应保尽保”。


在就业扶贫方面,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6个、省级就业扶贫示范车间110个。截至2020年底,全市149家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地就近就业88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438人,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增收。大力开发扶贫公岗,实施“千名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计划”,对大龄、残疾等通过市场渠道无法实现就业的特困人员,开发保洁保绿、养老托幼、照料病患等公益扶贫岗位,托底安置特困人员就业。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300余人,每人每月可增加劳动收入500元左右。强化结对帮扶,将有外出就业需求的贫困群众,纳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帮扶对象范围,开展了村村通、农民工招聘大集、点对点劳务输送等活动,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4.8万余人次。

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5.1万人 交出脱贫攻坚亮眼答卷

兰陵县卞庄街道南城里村在家门口建起扶贫车间,干起了制作灯笼的生意,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在技能扶贫方面,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认定75家就业精准扶贫定点培训学校,适应贫困人员培训需求,开展农家乐、中国结、草柳编等“短平快”实用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线上培训,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开展以工代训,全市累计组织3800余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扶贫技能培训行动,为贫困家庭学生落实“五免一享”(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免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免费推荐就业岗位、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优惠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累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416人就读技工院校。


在社保扶贫方面,为保障缴费困难群体利益,建立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畅通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获取贫困、低保、特困、重残人员信息数据,按照“精准识别、不漏一人”的要求,核查确定代缴对象,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代缴资金及缴费补贴,保障参保人权益,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全市累计为31.49万余人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用4092余万元。把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刚性规定,让广大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同全体市民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全市已为2814名贫困人员落实了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政策,有1.6万名重度残疾人提前五年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在人才扶贫方面,精准扶贫以来,全市已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510余人,充实到扶贫一线,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人才力量;遴选相关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基层活动。


在东西劳务扶贫方面,东西扶贫协作以来,我市积极支持重庆市城口县、青海省海晏县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20年底,已安置城口县务工人员137人,其中有组织安置就业92人,协助安置就地就近就业287人。大力支持青海省海晏县扶贫工作,捐助40万元用于支持海晏县人社扶贫工作,同时利用我市创业大学资源,为海晏县高校毕业生开展3期创业培训,共计培训70人。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精选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写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0539-8828336
  • Q Q: 2100968408
  • 微信: vxb201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临沂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鲁ICP备15001695号 |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328号  |  技术支持:临沂信息网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