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下文!全市中小学开设这门必修课
临沂市教育局印发
《全面加强新时代普通中小学
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试行)》
和《临沂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三年规划》
全面做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
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每学年设立学校劳动周或劳动月
……
重点来了!
建设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实施“劳动教育全员培训”工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劳动教育专项培训”工程,建设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方案,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分散或集中安排。
设立学校劳动周或劳动月
每学年设立学校劳动周或劳动月,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优化组合,集中体现课程教学成果,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演活动。
上好“四堂课”
坚持“落实、落细、落小、落真”的实施原则,上好“四堂课”,即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劳动渗透课、校园文化劳动课、课外劳动实践课。
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针对不同学段和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感知劳动乐趣,注重培养劳动和劳动安全意识,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
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每周保障不少于2小时
保障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挖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将楼道、教室、绿化带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合理分配到班级。充分利用劳技室、实验室、餐厅、种养殖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条件,组织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食堂帮厨等活动,开展校内劳动教育。
家校协同,转变家长观念
各学校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要求,制定家庭日常劳动清单,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劳动,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借助临沂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活动信息管理平台,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与成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全文如下
临沂市教育局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普通中小学
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依托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切实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实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充分挖掘临沂劳动文化、劳动精神和劳动教育资源,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举措,培育学生劳动观念、能力、精神、习惯和品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不断创新和完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弘扬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锻炼意志品格,体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体现时代特征。明确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具备的劳动素养,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的新变化,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新形式、新方法。
(四)强化综合实施。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落实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规范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积极拓展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经济文化、学校育人特色以及学生个性差异等因素,统筹区域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常态化、师资专业化、资源立体化、评价科学化。
三、总体目标
1.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聚焦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劳动精神,获得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通过“劳动教育全员培训”工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劳动教育专项培训”工程,打造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3.弘扬沂蒙精神,发挥沂蒙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特色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培植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实践基地,打造“临沂特色”劳动教育实践版图。
4.构建特色化劳动教育推进体系,形成“市级统筹、区域推进、学校主体”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机制,完善“科研引领、行政推进、教研规范”的推进策略。
5.探索“自主生长、专家协助、平台推广”的劳动教育典型推介路径,培植不少于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不少于2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一个体系。构建临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推进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体系,打造“临沂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
(二)完善两个平台。一是完善临沂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活动信息管理平台;二是完善立体多元的劳动教育典型成果推介平台。
(三)培育三支队伍。一是以劳动教育项目核心组为主体的教研和科研的本土专家队伍;二是临沂劳动教育的名校长队伍;三是实施“劳动教育全员培训”工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劳动教育专项培训”工程,建设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四)探索四大品牌。建设“临沂特色”劳动教育实践版图,搭建“市、县、校、部”四级活动载体和平台,重点探索“临沂红色、临沂物流、临沂山水、临沂服务”四大品牌课程,以此为载体探索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建构、推进策略及评价机制,层级推进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示范基地。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顶层谋划。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明确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路线图。全面梳理劳动教育现有成果,明确各县区劳动教育特色发展有利条件,展现劳动文化,丰富劳动产品,突出传统优势农业生产过程,明确“科研引领、教研深入、资源共享、示范带动、多方保障”的市域劳动教育推进策略,印发《临沂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三年规划》,完善全市劳动教育制度、理论、实践和评价体系,构建全过程、全学段、全方面的劳动教育实施格局。
(二)丰富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方案,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分散或集中安排。倡导“一校一案”,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特色发展和课程建设,创新开发整合实施,要明确劳动教育 价值取向,坚持大课程理念和课程群研究,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促进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每学年设立学校劳动周或劳动月,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优化组合,集中体现课程教学成果,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演活动。
(三)明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和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小学低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感知劳动乐趣,注重培养劳动和劳动安全意识,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四)开展实践活动。坚持“落实、落细、落小、落真”的实施原则,上好“四堂课”,即劳动教育必修课、学科劳动渗透课、校园文化劳动课、课外劳动实践课。开展中小学相互衔接、家校政社相互融合、综合性跨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保障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挖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将楼道、教室、绿化带等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合理分配到班级。充分利用劳技室、实验室、餐厅、种养殖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条件,组织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食堂帮厨等活动,开展校内劳动教育。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班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活动等。
(五)拓展劳动基地。按照“一县一特色”原则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美丽乡村、农业公园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公共设施开展劳动教育。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活动。支持学校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促进校内校外劳动教育信息线上线下的共享和资源对接。
(六)密切家校联系。各学校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明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要求,制定家庭日常劳动清单,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劳动,指导家长每年有针对性地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要以家庭劳动清单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在学生群体中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
(七)完善激励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借助临沂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活动信息管理平台,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与成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八)强化安全保障。各县区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中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学校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实行教研与科研“双线并进”模式,各县区教科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员协同工作,切实保证本县区劳动教育工作落地落实,抓出实效。
(二)强化激励督导。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将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和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评估、督导。要充分保障劳动教育经费,对承接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在工作量、物质保障、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我市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开展市级劳动教育示范课程、示范学校、示范基地评选,召开劳动教育交流研讨会。创立劳动教育网络宣传平台,形成临沂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