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9-8828336
当前位置:临沂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励志人生

人到中年,请远离那些“长期缺钱”的人

2022/2/21 20:32:33

来源:有书

评论:0

浏览量:1916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可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人这一生,永远离不开与钱打交道。

年轻时候觉得谈钱太俗,随着年纪渐渐增长,反而觉得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大方谈钱,才算是真正的坦荡交情。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也许有人庸碌半生,走到不惑之年,却因种种原因,无法有所积蓄,仍然努力向上。

可总有一群人,每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好吃懒做。

明明处于壮年,却从未想过靠自己,整日依靠他人救济度日。

自以为生活无忧,其实是满目疮痍。

有句话说:“人穷穷一时,心穷穷一世。”

人到中年,如若身边还有这样长期缺钱却从不自给之人,千万记得要远离。

人到中年,远离“长期缺钱”的人

远离喜欢攀附他人的人

莎士比亚说:

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人与人相处,最怕听到“借钱”二字。

钱品好的人,将钱借给他,无需自己挂心,总会有借有还。

而那些钱品差的人,将借钱当成日常生活,既不懂得主动归还,也不愿意努力奋斗。

把钱借给这样的人,只会是一场灾难。

演员岳云鹏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至交好友,两人形影不离,无话不说。

即使毕业多年,他依然对朋友有求必应。

每次朋友遇到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忙;找他借钱,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借给对方。

可时间一长,他发现,朋友总是借钱却很少还钱。

永远只还少部分钱,然后再向他借更多钱。

人到中年,远离“长期缺钱”的人

后来岳云鹏向别人打听才发现,这个朋友大多时候好吃懒做,每天不工作,一心只想着到处玩乐。

每次自己没钱了,就找别人借。

那时他才明白,他把朋友当亲人,朋友却把他当“摇钱树”。

最后一次他借给朋友一万块钱,买断了两人的关系,从此再无往来。

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他们早就养成了依赖心理,无论遇到什么事,不想着自己去解决,总是指望别人,还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

正如《人生需要揭穿》一书中所言:

我向来不以钱来判断事物,但我知道我们爱的人,应该是和我们价值观相近的人。

借钱给别人,也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值不值得帮助。

如果永远只知道依附和索取,而不懂得双向付出,即使再枝繁叶茂的大树,也会有枯枝败叶的一天。

人到中年,对于那些试图依附自己的人,能远离就尽早远离。

这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自我的一种解脱。

人到中年,远离“长期缺钱”的人

远离只空想不行动的人

人活到一定年纪,总会明白:

任何事情,只想不做,永远无法实现;只有敢于行动,才有让梦想变为现实的机会。

赚钱也是如此。

年轻时候好高骛远,寅吃卯粮,总想着自己有一天会成功,却从不懂得付诸行动。

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依旧踌躇不前。

等到年老时,想要改变,却又屈服于现状,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作家韩少功说: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足够根据,来发现自己的贫困。

确实如此。

我的一个远房表叔,年轻时总吹嘘自己有一天会兴旺发达。

那年头,流行外出打工。

很多村里的壮劳力,都走出去找机会,他却冷眼旁观:

干这些对砖砌瓦的活,能有啥出息?要干,就得干点大事!

后来,别人打工回来,一个个盖起了小洋楼,而他还蜗居在破旧的小平房里,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

他虽羡慕,却仍然嘴上不饶人:

这些人眼瞧着光鲜亮丽,实际上在外打工,不知道有多寒酸。

换做我呀,当然得干点更赚钱的营生。

到了近几年,不少村民靠山吃山,兴办起农家乐,表叔家里地段合适,本来也可以大干一场。

可他却不无鄙夷:

费这个功夫,还不如在家多喝一碗酒。

看着吧,等逮着个好机会,我也会赚上一个亿。

就这样,终日沉迷幻想的他,眼看双鬓发白,却还是一事无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好高骛远是空想,脚踏实地是梦想。”

生活中,像表舅这样的人很多,他们虽有目标,却从不付诸行动。

永远只停留在自己的想象中,自然也无法赚到更多钱,得到想要的生活。

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努力。

如果一个人,连生活都无法保障,又怎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有句话说,人到中年,选择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想要余生过得轻松自在,就必须远离这些只空想不行动的缺钱之人。

人到中年,远离“长期缺钱”的人

远离没有风险意识的人

书籍《稀缺》里,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项调查:

在印度贫民窟,有这样一群小贩,他们每天清晨向银行借款1000卢比用于买货,然后在路边摆摊,贩卖蔬菜、水果和鲜花。

傍晚时,把当天挣的100卢比,拿出一半归还利息,剩余的50卢比用于日常开销。

如果小贩能每天攒下5卢比,那么200天后,他们就能攒到1000卢比,不必再向银行借贷。

但让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小贩,都会将剩余的50卢比全部花光。

即便研究人员一次性给予小贩1000卢比,但几个月后,小贩还是重回最初的状态。

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小贩并不是真的赚不到钱,而是缺少“风险意识”。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不懂延迟满足,也不懂未雨绸缪。

直到意外来临,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后悔没有提前准备。

梁文道曾说:

年轻人的好处,就是每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能飞。

而中年人在扇动翅膀时,两边羽翼还挂着甩不掉的沉重秤砣。

年轻时,不懂金钱的重要;到了年老,只能吃没钱的亏。

人这辈子,总是在不断循环往复。

而存钱,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是抵御一切风险和掌控生活的能力。

如若只顾眼前,不懂得为长远考虑,到最后只能伤人伤己。

这个世界,只有学会合理储蓄,才能让余生,多一点从容,少一点落魄。

人到中年,远离“长期缺钱”的人

余生,远离“长期缺钱”的人

电影《飞驰人生》中有句台词: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从借钱开始的。

长期缺钱的人,遇到问题,只能求人帮助。

而对于帮助他的人来说,可以帮一时,却无法帮一世。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关要闯,有太多的责任要扛。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愿帮助,而是自己也深陷泥潭。

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对中年夫妻,丈夫失业3个月,毫无收入,全家仅靠妻子的一点点工资,维持生活。

让他们发愁的是,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夫妻俩刚借款买了一辆新车,每个月的车贷也是一笔费用。

他们生活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本来就高。

丈夫的失业,让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前段时间,老家的朋友开口向两人借钱。

对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和夫妻俩关系都不错。

丈夫本来想着,能借一点是一点,可想想自己的情况,实在是无能为力。

最后还是狠心拒绝了朋友。

以己之能,尽己之力。

面对他人的请求,我们总想伸以援手。

可很多时候,现实总让我们无计可施。

倘若还能够伸出援手去帮助别人,当然是一种格局、一种善良;

但若自己的生活已是自顾不暇,那就不如先努力照管好自己。

就像网上的一句话:

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了,让自己高兴才是真的,其他全是瞎话。

学会无情一点,懂得量力而行,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才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

对于贫穷,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贫穷,其实就是一项“人格缺陷”,即个性缺失。

人活一辈子,很少有人不缺钱。

有的人缺钱,会努力寻求改变;而有的人却只想着依靠他人。

这样的人,缺钱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

倘若不想被这样的人,白白消耗时间和精力,就趁早远离那些长期缺钱的人。

把钱花在刀刃上,把真情花在更值得你关注的人身上。

只有这样,才能手里有钱,心中不慌,活得更舒适、惬意。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精选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写评论: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0539-8828336
  • Q Q: 2100968408
  • 微信: vxb2016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临沂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鲁ICP备15001695号 |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328号  |  技术支持:临沂信息网  |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

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