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临沂市生产总值增长8.1% 四大特点突出
今年以来,临沂市各级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41.1亿元,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920.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047.2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8.1:43:48.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临沂市社会经济调查队队长程凯表示:“上半年临沂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良好态势,新旧动力转换有所提速,有4个特点比较突出。”
一是稳中向好的态势得到持续巩固。上半年全市GDP增长8.1%,总体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逐季上升态势,快于去年同期1.1个、全年0.5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快于全国1.2个、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一季度前移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9亿元、3.2%,超年初预算进度7.2个百分点,国地税总收入247.8亿元、可比口径增长3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额分别增长7.7%、10.5%和22.8%。企业效益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1.7%和14.2%,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企业同比分别增加125家和158家。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8.3%,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96.3亿元、同比多增52.9亿元。先行指标向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累计均上涨6.6%,连续6个月保持在高位;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分别列全省第3位和第4位。
二是新动能贡献大支撑强。新产业快速成长,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1%,占比达到19.3%、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产值327.8亿元、增长22.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技术、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5%和60%;金融、营利性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和15%。中兴、华为、浪潮等大数据项目加快洽谈落地。新产能新产品持续释放,装备制造业受产能扩大和智能化改造影响产值增长20%,汽车制造业从无到有产值达到106.5亿元、增长75.6%,共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幅3.4个百分点;医药受部分新上项目和新产品支撑产值增长25.1%,新时代、恒欣等龙头企业产值倍增。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为特征的产品扩容倍增,医药产业中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分别增长88.4%和60.9%,拉动医药产业增长17.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两大行业产值占机械产业的31.9%,对机械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食品制造业产值增长20.5%、对食品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2.2%;高端木业虽然仅占木业产值的5.5%,但增长38.8%、对木业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4.6%。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50.9亿元、增长35.5%,总量及增幅均居全省第3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6亿元、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为18.4%。临沂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1亿元、增长468.7%。全市举办商贸类会展104个,实现展会交易额188.2亿元,带动相关收入46.7亿元。
三是传统产业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企业产值增长面分别为92.1%和72%、同比提高27.2和7.3个百分点,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4432.8亿元、增长11.8%,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7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最好水平。冶金、建材在去产能政策利好、主导产品价格上涨和基建投资促动下,产值分别增长10.8%和18.9%。食品、化工、纺织服装生产平稳,产值分别增长7.8%、8.6%和9.4%。木业向高中档木地板、中高档家具及装修产品转变,其中家具制造业产值增长12%。传统商贸业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传统行业零售额增幅均高于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活跃,受楼市及金融政策松动、城镇化和旧城改造进程推进等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25.1%和35.7%。
四是发展优势继续得到强化。服务业增长快带动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20.5%、高于全部投资11.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4.1%、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临沂商城在国际化智能化带动下,市场交易额2267.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723.2亿元、物流总额3147.6亿元,分别增长18.3%、76.9%和11.3%。民营经济群体壮大,民间投资增长10.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5.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数量、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5.5%和34.6%;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37家、同比增加123家,389家年初新入库企业完成产值191.9亿元、增长161.3%,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2.7亿元、9.4亿元、35.6亿元和6亿元,分别增长3.9%、7.3%、3.2%和7.9%。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新增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500余家;新增工商登记各类家庭农场92家;增加种粮大户206户;新评审通过49处生产基地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
二、工业、建筑业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406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38个工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92.1%;列入统计的195种工业主要产品中,有12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4.6%。八大产业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完成产值4432.8亿元、增长11.8%,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0.2%。其中,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业产值1021.1亿元、增长7.8%,机械行业产值769.5亿元、增长23%,木业行业产值577亿元、增长2.3%,化工行业产值570.2亿元、增长8.6%,医药行业产值241.4亿元、增长25.1%,冶金行业产值654.4亿元、增长10.8%,建材行业产值400亿元、增长18.9%,纺织服装行业产值199.3亿元、增长9.4%。高新及高端产业增长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71.1亿元、增长23.1%,其中医药健康、新材料和先进装备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3.6%、22.9%和27.7%;装备制造业产值1010.5亿元、增长20%,高技术制造业产值327.4亿元、增长22.8%,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106.5亿元、增长75.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骨干企业群体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1437家、同比增加123家,完成产值4564.1亿元、增长19.6%,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幅15个百分点;389家年初新入库企业完成产值191.9亿元、增长161.3%,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355.7亿元、利润273.1亿元、利税416亿元,分别增长11.7%、14.2%和16.1%。有1408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1092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25家和158家。
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5.7亿元、增长1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89.3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1094.1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上半年,全市2897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566.3亿元,增长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3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49.1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0.9亿元,增长20.5%。全市完成工业投资837.1亿元、增长1.5%,占全部投资的53.4%,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468.1亿元、增长1.7%,占工业投资的55.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75.5亿元、增长23.4%。全市民间投资1338.1亿元、增长10.8%。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01个、同比减少14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1个、同比减少16个,完成投资438亿元、增长14.7%。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8.8亿元、增长4.9%;新开工面积682.9万平方米、增长95.9%。商品房销售面积478.9万平方米、增长25.6%;商品房销售额223.4亿元、增长35.5%。
四、国内市场、临沂商城、物价和外经外贸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7亿元、增长10.5%。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零售额142.2亿元、零售业零售额1089.7亿元,分别增长10.6%和10.5%,住宿业零售额6.6亿元、餐饮业零售额71.2亿元,分别增长10.4%和10.5%。从商品分类看,限额以上企业27类商品中有24类商品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8.9%。基本生活类平稳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类分别增长9.6%、10.5%、12.1%和8.5%;出行类商品支撑较强,汽车、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5%和16.2%,累计拉动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5.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持续增长,金银珠宝、通讯器材、中西药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9%、18.8%和15.1%。
临沂商城交易活跃。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2267.6亿元、增长18.3%,实现物流总额3147.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723.2亿元,分别增长11.3%和76.9%。临沂商城发展景气总指数收于1131.97点,环比下跌28.57点,同比上涨13.44点;循环景气总指数收于100.21点,环比下跌0.89点,同比上涨1.39点;月价格指数收于98.87点,环比上涨1.84点,同比上涨7.03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累计均上涨6.6%。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23.7亿元,增长22.8%;其中出口224.7亿元,增长26.4%;进口99亿元,增长15.2%。新批外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1亿元。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8个,对外实际投资2.5亿元,下降3%。从出口看,传统市场稳定增长,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9.4%、25.6%、29.5%和30.2%。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实现进出口114.6亿元,增长26.8%。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6亿元,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为18.4%。临沂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1亿元,增长468.7%。
五、财税、金融、保险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9亿元、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32.3亿元、同比下降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8%。15个发展主体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5亿元、增长0.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7.8亿元、增长7.2%,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24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其中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7%、13.8%、22.6%和16.7%。
国地税收入完成247.8亿元、可比口径增长31.7%,其中国税收入156.3亿元、增长50.8%,地税收入91.5亿元、增长8.2%。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20.9亿元、比年初增加515.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609.4亿元、比年初增加296.7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58.4亿元、比年初增加320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8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4.3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48.2亿元,增长34.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7亿元,增长18.6%;人身险保费收入107.5亿元,增长42.2%。支付各项赔款32.7亿元,增长3.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17.7亿元,增长6.4%;人身险业务赔付15亿元,增长0.5%。
六、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7元、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5元、增长8.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19元、增长7.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61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22元、增长6.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组织就业技能培训2.4万人、创业培训5980人。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10万元。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市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19.6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7.8万人、22.7万人、111.7万人、896.2万人、61.2万人、101.8万人、59.3万人和538万人。
七、生态环境、安全生产
上半年,临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全省第9位,PM2.5、PM10、SO2浓度分别改善11.5%、15.8%、27%,NO2浓度同比持平。11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1%,36个市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86.7%,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7起,死亡55人,受伤41人,经济损失192.2万元。
八、全年经济走势判断
下半年发展环境依然稳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因市场需求改善延续复苏态势,世界银行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2016年2.4%加快到今年的2.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也较年初有所上调。从国内看,经济底部企稳态势日渐明朗,6月官方与财新PMI同步回升、官方制造业PMI连续11个月于荣枯线上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我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6.7%,社科院、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等将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6.8%。从临沂看,增长基础较为稳定,二季度企业景气调查问卷显示,42.7%的企业对三季度经营持“良好”态度、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21.7%的企业预期生产加快、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围绕“四新四化”储备了200多个规模大、前景好的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随着宏观形势趋稳、上级政策到位,下半年经济有望延续快于全国全省的中高速增长,全年目标经过努力有望实现。
临沂市社会经济调查队队长程凯表示:“上半年临沂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良好态势,新旧动力转换有所提速,有4个特点比较突出。”
一是稳中向好的态势得到持续巩固。上半年全市GDP增长8.1%,总体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逐季上升态势,快于去年同期1.1个、全年0.5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快于全国1.2个、全省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比一季度前移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9亿元、3.2%,超年初预算进度7.2个百分点,国地税总收入247.8亿元、可比口径增长3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额分别增长7.7%、10.5%和22.8%。企业效益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1.7%和14.2%,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8.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企业同比分别增加125家和158家。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和8.3%,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96.3亿元、同比多增52.9亿元。先行指标向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累计均上涨6.6%,连续6个月保持在高位;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分别列全省第3位和第4位。
二是新动能贡献大支撑强。新产业快速成长,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1%,占比达到19.3%、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产值327.8亿元、增长22.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技术、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5%和60%;金融、营利性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和15%。中兴、华为、浪潮等大数据项目加快洽谈落地。新产能新产品持续释放,装备制造业受产能扩大和智能化改造影响产值增长20%,汽车制造业从无到有产值达到106.5亿元、增长75.6%,共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幅3.4个百分点;医药受部分新上项目和新产品支撑产值增长25.1%,新时代、恒欣等龙头企业产值倍增。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为特征的产品扩容倍增,医药产业中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分别增长88.4%和60.9%,拉动医药产业增长17.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两大行业产值占机械产业的31.9%,对机械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食品制造业产值增长20.5%、对食品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2.2%;高端木业虽然仅占木业产值的5.5%,但增长38.8%、对木业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4.6%。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50.9亿元、增长35.5%,总量及增幅均居全省第3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6亿元、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为18.4%。临沂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1亿元、增长468.7%。全市举办商贸类会展104个,实现展会交易额188.2亿元,带动相关收入46.7亿元。
三是传统产业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企业产值增长面分别为92.1%和72%、同比提高27.2和7.3个百分点,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4432.8亿元、增长11.8%,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7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最好水平。冶金、建材在去产能政策利好、主导产品价格上涨和基建投资促动下,产值分别增长10.8%和18.9%。食品、化工、纺织服装生产平稳,产值分别增长7.8%、8.6%和9.4%。木业向高中档木地板、中高档家具及装修产品转变,其中家具制造业产值增长12%。传统商贸业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传统行业零售额增幅均高于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活跃,受楼市及金融政策松动、城镇化和旧城改造进程推进等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25.1%和35.7%。
四是发展优势继续得到强化。服务业增长快带动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20.5%、高于全部投资11.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4.1%、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临沂商城在国际化智能化带动下,市场交易额2267.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723.2亿元、物流总额3147.6亿元,分别增长18.3%、76.9%和11.3%。民营经济群体壮大,民间投资增长10.8%,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5.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数量、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5.5%和34.6%;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37家、同比增加123家,389家年初新入库企业完成产值191.9亿元、增长161.3%,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2.7亿元、9.4亿元、35.6亿元和6亿元,分别增长3.9%、7.3%、3.2%和7.9%。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新增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500余家;新增工商登记各类家庭农场92家;增加种粮大户206户;新评审通过49处生产基地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
二、工业、建筑业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至406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38个工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92.1%;列入统计的195种工业主要产品中,有12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4.6%。八大产业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完成产值4432.8亿元、增长11.8%,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0.2%。其中,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业产值1021.1亿元、增长7.8%,机械行业产值769.5亿元、增长23%,木业行业产值577亿元、增长2.3%,化工行业产值570.2亿元、增长8.6%,医药行业产值241.4亿元、增长25.1%,冶金行业产值654.4亿元、增长10.8%,建材行业产值400亿元、增长18.9%,纺织服装行业产值199.3亿元、增长9.4%。高新及高端产业增长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71.1亿元、增长23.1%,其中医药健康、新材料和先进装备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3.6%、22.9%和27.7%;装备制造业产值1010.5亿元、增长20%,高技术制造业产值327.4亿元、增长22.8%,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106.5亿元、增长75.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骨干企业群体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1437家、同比增加123家,完成产值4564.1亿元、增长19.6%,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幅15个百分点;389家年初新入库企业完成产值191.9亿元、增长161.3%,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355.7亿元、利润273.1亿元、利税416亿元,分别增长11.7%、14.2%和16.1%。有1408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1092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25家和158家。
全市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5.7亿元、增长1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89.3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1094.1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上半年,全市2897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566.3亿元,增长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3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49.1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90.9亿元,增长20.5%。全市完成工业投资837.1亿元、增长1.5%,占全部投资的53.4%,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468.1亿元、增长1.7%,占工业投资的55.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75.5亿元、增长23.4%。全市民间投资1338.1亿元、增长10.8%。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01个、同比减少14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1个、同比减少16个,完成投资438亿元、增长14.7%。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8.8亿元、增长4.9%;新开工面积682.9万平方米、增长95.9%。商品房销售面积478.9万平方米、增长25.6%;商品房销售额223.4亿元、增长35.5%。
四、国内市场、临沂商城、物价和外经外贸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7亿元、增长10.5%。从行业分类看,批发业零售额142.2亿元、零售业零售额1089.7亿元,分别增长10.6%和10.5%,住宿业零售额6.6亿元、餐饮业零售额71.2亿元,分别增长10.4%和10.5%。从商品分类看,限额以上企业27类商品中有24类商品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8.9%。基本生活类平稳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类分别增长9.6%、10.5%、12.1%和8.5%;出行类商品支撑较强,汽车、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5%和16.2%,累计拉动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5.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持续增长,金银珠宝、通讯器材、中西药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9%、18.8%和15.1%。
临沂商城交易活跃。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2267.6亿元、增长18.3%,实现物流总额3147.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723.2亿元,分别增长11.3%和76.9%。临沂商城发展景气总指数收于1131.97点,环比下跌28.57点,同比上涨13.44点;循环景气总指数收于100.21点,环比下跌0.89点,同比上涨1.39点;月价格指数收于98.87点,环比上涨1.84点,同比上涨7.03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累计均上涨6.6%。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23.7亿元,增长22.8%;其中出口224.7亿元,增长26.4%;进口99亿元,增长15.2%。新批外资项目15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1亿元。新备案境外投资项目8个,对外实际投资2.5亿元,下降3%。从出口看,传统市场稳定增长,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9.4%、25.6%、29.5%和30.2%。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实现进出口114.6亿元,增长26.8%。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6亿元,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为18.4%。临沂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1亿元,增长468.7%。
五、财税、金融、保险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9亿元、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32.3亿元、同比下降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8%。15个发展主体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5亿元、增长0.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7.8亿元、增长7.2%,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24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其中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7%、13.8%、22.6%和16.7%。
国地税收入完成247.8亿元、可比口径增长31.7%,其中国税收入156.3亿元、增长50.8%,地税收入91.5亿元、增长8.2%。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20.9亿元、比年初增加515.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609.4亿元、比年初增加296.7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258.4亿元、比年初增加320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8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4.3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48.2亿元,增长34.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7亿元,增长18.6%;人身险保费收入107.5亿元,增长42.2%。支付各项赔款32.7亿元,增长3.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17.7亿元,增长6.4%;人身险业务赔付15亿元,增长0.5%。
六、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7元、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5元、增长8.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19元、增长7.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61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22元、增长6.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组织就业技能培训2.4万人、创业培训5980人。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10万元。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市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19.6亿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7.8万人、22.7万人、111.7万人、896.2万人、61.2万人、101.8万人、59.3万人和538万人。
七、生态环境、安全生产
上半年,临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全省第9位,PM2.5、PM10、SO2浓度分别改善11.5%、15.8%、27%,NO2浓度同比持平。11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1%,36个市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86.7%,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7起,死亡55人,受伤41人,经济损失192.2万元。
八、全年经济走势判断
下半年发展环境依然稳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因市场需求改善延续复苏态势,世界银行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2016年2.4%加快到今年的2.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也较年初有所上调。从国内看,经济底部企稳态势日渐明朗,6月官方与财新PMI同步回升、官方制造业PMI连续11个月于荣枯线上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我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6.7%,社科院、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等将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6.8%。从临沂看,增长基础较为稳定,二季度企业景气调查问卷显示,42.7%的企业对三季度经营持“良好”态度、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21.7%的企业预期生产加快、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围绕“四新四化”储备了200多个规模大、前景好的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随着宏观形势趋稳、上级政策到位,下半年经济有望延续快于全国全省的中高速增长,全年目标经过努力有望实现。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