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了解顺风车,大概都是从滴滴开始的,就算没用过,也该知晓一二。滴滴顺风车将拼车模式由鲜有人知变成人尽皆知,其中的功劳必然功不可没,然而这位顺风车的元老,却在当下发展潮流中被推向尴尬的境地,为何现在口碑下降,车主和乘客的矛盾激化,越来越多的司机也不接单子了呢?
大排档式的滴滴:多而全、杂而乱
对于滴滴,打个比喻,它就像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排档,多而全是它的一大优势。至于能不能吃的舒心,那就另当别论了。点了菜,叫了单,只要不是当场拉稀跑肚,口吐白沫,食客只能听天由命。对此,食品卫生部门也是头疼不已。管吧,有人骂,这多便民啊,非得让我们去吃大锅饭啊!不管吧,还是有人骂。嗯,一个新事物的产生要经过不断的怀疑否定,再更新的。
杂而乱,是它最大的弊病。车辆、司机的数量,业务线的广阔,用户量的规模,是滴滴的优势。安全保障、参差不齐的服务水平、和现有政策的剧烈冲突,那就是是滴滴的弊病。
同样的,滴滴顺风车也继承了这些优势和缺陷。
乘客说
@手里提着喇叭的一喇嘛
滴滴的投诉电话是多少?我刚打了个顺风车,没到点司机就催催催,还没下车就一个劲让我确认到达,车上环境很差,烟雾缭绕。我给了差评,司机立马就看到了,还威胁我让我下楼?怎么,要打人那。现在滴滴出行就是这么维护客户隐私的么?
@JQ__JQ
第一次坐到真实的顺风车,就我一个人专车待遇。老实说遇到这来接我的车与注册的车型和号码都不符,我还是有点心怕怕,先发个微博问问遇到这种情况我是上车还是不上车?
@爱生活sx
滴滴顺风车,别人打车扣我支付宝的钱,然而我并没有打顺风车,我的滴滴用户也没有行程记录,这是怎么回事@滴滴顺风车
@小仙女的六级要600
滴滴真的该整治了,很多拼车的按不拼车价格收费,以及私下加价,不按流程走,不遵守时间或未送到目的地,身边全部发生过。
小编总结:
对于乘客来说,典型的消费者心理,服务、乘车环境、安全保障样样都很看中,一旦哪一项不到位,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但显然滴滴顺风车参差不齐的服务水平没有达到乘客的要求。
滴滴司机说
@小星星
拜托,搞清楚是顺风车,别拿着打顺风车的钱装着打专车的范儿。
@x终极警察
奇葩司机有,奇葩乘客也有!前段时间因为有空,也开了一段时间顺风车,接到一个同路大姐,上车后问我索要矿泉水,我回复顺风车不提供水的,她说她每次乘坐滴滴都有水,详细的解释了专车,快车,顺风车区别后她要求我给她免单。被拒绝后给了我1星。事后滴滴客服要求:尽可能满足乘客一切要求,就能避免此事发生。
@ribed
关于滴滴顺风车的评价系统,越用越不爽。刚开始是发现乘客操作错误,误评价,咨询客服得到的回复是无法修改。我想着偶尔一次错误也就算了吧!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彻底的让我对滴滴的评价伤透了心。有一次闲着没事随意翻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发现什么时候多了三个负面的标签,驾驶车辆与登记车辆信息不符、危险驾驶,私加收费。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为什么会莫名的多出三个负面的标签呢?
小编总结:
从滴滴司机的角度来看,首先,滴滴顺风车的信任值制度不合理,给车主一次差评,很难弥补,并且有些乘客是恶意评价的。其次,劳动和收入不成正比,他们觉得一趟跑下来赚不到多少钱,扣去平台抽成与油费车损,甚至还亏了本。有时会和乘客发生矛盾,费力不讨好。最后,有问题,有矛盾,滴滴平台也不能及时解决。
滴滴顺风车:发展模式尴尬
滴滴顺风车在行业独挡一面很久了,后面相继出现的嘀嗒拼车、哈哈拼车、来回拼车等都没有撼动它的地位。可就拼车模式来看,滴滴顺风车的模式并不是最优的。
就拿来回拼车来说,车主发布信息,乘客依据车主的路线来选择与自己吻合的行程,顺路同行,不顺路则不搭乘。这才是顺风车模式的初衷,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从这一点出发,才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而目前滴滴顺风车正好相反,它拼车模式是以乘客为基准的,以乘客的路线为主导,车主附和乘客,将大致路线相近的乘客拼到一起,完成一单。这就是以顺风车的模式来盈利,属于营运的范畴。
并且经常导致车主与乘客经常出现路线上的争议,而平台在判定责任上不清晰,双方也是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最后乘客车主两头不讨好。可见,滴滴顺风车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从价格层面来看,滴滴顺风车的计价有相对应的计价公式,从跨市出行来看,价格偏高,相比之下,这点方面滴滴也不存在优势。
结 语
顺风车项目本来是一个平台、政府、司机、用户四方共赢的出行新方式,规模越大,社会效益越高。作为行业老大,滴滴顺风车如果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终的结果肯定就是用户体验下降,顺风车司机越来越少,用户出行不便,社会资源也无法得到优化配置。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