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疾控提醒:“夺命虫”开始活跃,加强防范
夏天到了,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出行时多会选择树木、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但是,疾控君提醒您在外出游玩时要警惕一种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夺命虫”;
蜱虫
蜱虫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别看它小,危害可不小!
蜱虫的危害
蜱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和近几年发病较多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我们外出时,要如何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呢?
外出个人防护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骚动的部位。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蜱吸饱血,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01、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穿长袖衣服;
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
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不要穿凉鞋。
0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如果不慎被它叮咬要这样处理:
被蜱虫叮咬后的处理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表面,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蜱或是挤破,要用镊子或其它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随时观察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最后的最后你一定想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防治啊?
答案当然是:有!
环境及家畜蜱的防治
01环境处理
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滋生。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缝隙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缝隙内撒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圈舍;用杀蜱药液对圈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02家畜、家禽的处理
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被喷洒倍硫磷、毒死蜱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03及时检查
城市及无蜱分布地区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提示:本网部分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广大人民为初衷,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图片、文字及视频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右下角本站客服,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